首页 > 人文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揭秘梅兰芳访美成功的内幕

【编者按】

梅兰芳访美,面临的不仅是戏剧艺术上的困难,更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天堑。

是谁?让这天堑变为通途。这期间当事人经过几多波折,几许挣扎。看似只是一场访问演出,其中却暗藏着多少商业手法。

美公使力邀访美借书画讲解京剧

1929年12月,梅兰芳经过长达七八年的酝酿和准备,终于踏上了访美演出的旅途。这次演出先后到过美国的西雅图、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城市,历时半年。此次赴美的缘起,最初是来自当时的美国公使芮恩施在一次外交场合的谈话。此前,留美同学会在外交部曾请他观看梅兰芳表演的《嫦娥奔月》,他对梅兰芳的艺术大为赞赏,还曾特地到梅兰芳家拜访。他说:“若欲中美国民感情益加亲善,最好是请梅兰芳往美国去一次,并且表演他的艺术,让美国人看看,必得良好的结果。”此话令当时在座的一些中国官员颇感意外,交通总长叶恭绰(玉虎)将此话告诉了齐如山,引起了齐如山的极大兴趣。齐如山也坚定地认为,“中国剧可博得美(国)人的欢迎,并且可在世界上占一席地位;同时又深信梅(兰芳)君的艺术也可得到欧美人士相当的赞许”。于是他便与梅兰芳等人商定,“决议要把这件事情办成”。

一开始齐如山先做了初步的“调研”和具体的“渗透”的工作。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向他所能接触到的美国人和由美国回来的留学生,了解美国的文化、美国人的欣赏习惯和对中国戏剧的看法。随后,齐如山开始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在来华的欧美人士中展示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渐渐地,法国、瑞典、美国、印度、越南等国的一些王储、政要、社会名流等,都通过中国外交部的渠道要求观看梅剧,造访梅宅。梅兰芳和他所表演的京剧艺术在外国人中越来越有影响,“每逢梅君在戏院出演,也一定有许多外国人来看。后来恰巧美国有几次游历团来平,都把 ‘观梅剧’一项,列在游历课程以内。从此‘梅兰芳’三个字在欧美人脑中的印象,一天比一天深了。”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注:本网站所有内容作品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1头条致力于资讯传播,希望建立合作关系。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备案号:粤ICP备17024501号

联系我们|www.t21.com.cn All Right Reserve 21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