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中医视角下的明清小说

【编者按】赵龙岗是明清小说中塑造得最典型的庸医形象之一,是那种善于自我吹嘘且技术低劣的医人。他虽在外人面前挂了“太医”的名号,却是“铃医”(即走方郎中)出身。他极力以风雅言谈和医学理论包装自己,说自己祖父与父亲都是正式医官,自己受过正规医学教育,读过许多经典医书,背起书名也是一套一套的:“每日攻习王叔和、东垣、勿听子、《药性赋》《黄帝素问》《难经》《活人书》《丹溪纂要》《丹溪心法》《洁古老脉诀》《加减十三方》《千金奇效良方》《寿域神方》《海上方》,无书不读。”但一到实地诊查,赵太医便原形毕露,装模作样地切脉望色后,连猜带蒙,竟然说出“非伤寒,则为杂症,不是产后,定然胎前”这样的废话,连“脾虚泄泻”和“经水不调”都无法确定。

而《金瓶梅词话》中,对赵龙岗的描述更为夸张,不仅夹有一段类似话本戏曲中角色出场前的自述,评价自己“只会卖杖摇铃,那有真材实料。行医不按良方,看脉全凭嘴调……得钱一味胡医,图利不图见效。寻我的少吉多凶,到人家有哭无笑”,而且诊断中连伤食、黄病、便毒鱼口这样明显违反常识的疾病都说出来,在西门庆明确说“经事不调”之后,又给出“不是干血痨,就是血山崩”这样截然相反的诊断,更坐实了活脱脱一个丑角形象。开出的方子是“甘草甘遂与碙砂,黎芦巴豆与芫花,姜汁调着生半夏,用乌头杏仁天麻。这几味儿齐加,葱蜜和丸只一挝,清晨用烧酒送下”,齐齐违反了中医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由此亦可见,早期的词话本《金瓶梅》保留了更多脱胎于民间的文字,以活泼文风类增强喜剧效果;而后期的绣像本《金瓶梅》认为不符实际情况,过于夸张而影响到写实性,因此做了删改。

庸医之药无法用,何老人之药亦罔效,医者的能力到此为止。西门庆只得在吴月娘的提议下去求助占卜的吴神仙、黄先生、潘道士等人。李瓶儿在诸药无效、饮食难进的情况下,唯有求神、问卜、发课、禳祷,最后在下血不止、污秽不堪、极度衰弱的情况下死去。作者对李瓶儿死亡过程的描述极度客观写实,不作美化,在因果报应的宿命论外衣下真实再现了病人临终之时的景象。

李瓶儿三阶段的病案,无论是从传统医学的角度,还是从小说情节的递进,在逻辑发展上都具有一致性。疾病成为人物命运的助推剂,诊疗行为联系起社会各个阶层,共同再现了一个个完整而鲜活的医学叙事;而当时的文人对于医学知识的谙熟,使得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几乎感受不到专业相隔带来的龃龉。医学的写实与文学的虚构相结合,反映出真实的历史生活和作者劝诫世人的道德目的,不仅为研究当时的医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让我们反思与此相关的社会心理变迁。小说补史、证史、参史的功用莫不如是!

(本文原题为《明代小说的医学叙事与多元解读——以〈金瓶梅〉中李瓶儿病案为例》,作者张苇航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原文首发于《中医药文化》2019年第1期,本文经作者大幅有删节、修改。)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注:本网站所有内容作品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1头条致力于资讯传播,希望建立合作关系。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备案号:粤ICP备17024501号

联系我们|www.t21.com.cn All Right Reserve 21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