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这里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格桑花

【编者按】在张氏祖祠,我们切身感受到豪山人对教育的重视。与五邑各地的很多祠堂一样,张氏祖祠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办学场地。张国理说,双水第一间新学制学校、1912年开办的光宗学校就设在这里,名扬多时。名誉校长是张其光的第四子张毅斋,学校的费用全由张其光家族负责,学生免学费。1934年,易名为豪山学校,张氏家族继续供给,直至解放初。解放后,改名为豪山小学。

2002年,因为学生不多,豪山小学并入附近的东凌小学,张氏宗祠上百年来的朗朗书声才消失在历史的深处。对于一代代豪山人来说,张氏祖祠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只要回乡,他们就会来祖祠走一走,看一看。在这里,他们记得住乡愁。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张坤明的父亲,18岁时就从豪山去南洋谋生,张坤明出生于印尼。上世纪40年代后期,印尼社会动乱,张坤明和姐姐张玫瑰、妹妹张亲友回国,在张氏祖祠读豪山小学。张坤明的手中,至今仍保留着姐弟三人当年在张氏祖祠的合影。每次回乡,他都会特地来到张氏祖祠,一个人静静地呆会儿,让记忆回到那个纯真的读书年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高百尺也忘不了根。张小逵记得,自己小时候,父母在广东高要工作。每到寒暑假,父母就会带他回到豪山村。张氏祖祠内外,人气很热闹,有打篮球的,有练武的,还有讲故事的,乡亲们的生活平和而愉悦。每次临走时,奶奶都会在张氏祖祠附近取一包土,再用瓶子装点井水给他们带回去。据说刚离开家乡那几天,煮饭时加点家乡水,可以防止水土不服。读初中时,张小逵回到豪山,因母亲在张氏祖祠教书,他到这里就玩得更多了。张小逵动情地说:“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如今走进张氏祖祠,我就找到了少年时代开心的家园,这种乡愁,这种身心的追寻和探索,是自然而然的。”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注:本网站所有内容作品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1头条致力于资讯传播,希望建立合作关系。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备案号:粤ICP备17024501号

联系我们|www.t21.com.cn All Right Reserve 21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