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意外发现史前人类遗存

【编者按】

8月2日,我们从错尼湖(双湖)东北的29号营地乘车出发,沿错尼湖北岸向西北方向前进,不久便来到巴毛穷宗。巴毛穷宗是个非常奇特古怪的地方,在其宽广的盆地中出现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火山地貌,既耸立有悬崖、峻岭,又到处有乱石、岩坡,还有一个个怪石嶙峋的孤丘散布于其间,可谓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巴毛穷宗一带地形复杂, 自然景观很有特色,加上易于风化的火山岩物质又常常形成较肥沃的土壤,所以这里的草原也较为茂盛。我们的营地设在紫黑色的玄武岩小丘下,那里碎石遍地, 紧靠着玛尼东大泉。此泉是羌塘无人区内少有的泉水,一股清泉从玄武岩与下伏湖泊沉积地层的接触带中流出,水质清冽甘甜,泉眼附近散布着一些白色的动物骨骸。这里野生动物确实很丰富,复杂地形为各类飞禽走兽栖息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空间,我们的动物学家将这里称为高原野生动物的“大别墅”。我们也感到这里的环境还较宜人,心情也都轻松了不少。我在支架好自己的帐篷、安顿了个人行装之后,便坐在帐篷门口整理考察记录。偶然间瞥见脚下有一件硅质的石核,顿时让我又极度兴奋和高兴起来,在这无人区深处,北纬34º47′、海拔4950米的地方,居然还发现有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接着,在巴毛穷宗停留的3天中,我们又在玛尼泉眼和营地附近拣到了30件青灰色的石英质与硅质的坚硬石核和不规则形状的石片石器;而在营地南约3公里、相对高度200米的火山颈锥顶部也发现了2件石核和1件石片。后来,藏族群众也向我们提供了他们在我们考察线路西侧的色乌岗日附近采集到的3件石器。

在我们结束无人区考察回到北京以后,我们在玛尼泉附近、绥绍拉山口西侧、阿木岗西麓及色乌岗附近这四处搜集来的总共74件石器,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志敏先生鉴定,确认它们是史前人类使用过的工具,属于细石器。它们基本可以分为石核、石片和刮削器三大类。细石核为细石器工艺的典型标本之一,采集的数量丰富,有14件,从制作工艺和形制上,其又可分为楔形石核、锥形石核和柱形石核三种,一般一侧为剥片,另一侧则保持刃缘;石片有45件,也可分为细石核石片、石叶、石片三种;刮削器共有15件,包括长刮器、短刮器、圆刮器、双边刮器和复式刮器等五种。这些细石器的质料,主要是火石、燧石、凝灰岩、碧玉和玉髓等,但它们都不是产于当地。尽管受到当时工作条件的限制,各地点采集的石器标本的数量多寡不等,不可能通过它们来反映当地古时文化的全貌, 但可以肯定它们属于典型的细石器,具有明显的共同特点,当属同一文化系统,时代上也约略相同。我们在羌塘无人区内发现细石器的几个地点中,以玛尼地点的石器种类最丰富,在上述的3大类11种细石器中,除了长刮削器外那里全有,其中细石器工艺的典型标本——楔形、锥形和柱形这三种细石核齐全,总计有9件;而在无人区发现的全部14件刮削器中,仅2件是在其他地点发现的,其余都发现于玛尼一带。玛尼虽然是我们在羌塘无人区发现细石器的地点中分布位置最北的,但是那里石器数量多、种类齐全,显然,这与那里较好的局地环境有关。如前所述,玛尼所在的巴毛穷宗火山分布区较封闭的地形致使那里形成了相对优越的小气候生态环境,不仅是现代高原野生动物的“大别墅”,而且也可能成为较适宜于远古人类生活的良好环境。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注:本网站所有内容作品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1头条致力于资讯传播,希望建立合作关系。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备案号:粤ICP备17024501号

联系我们|www.t21.com.cn All Right Reserve 21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