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式自救成功逃生
来源:南宁消防
【编者按】□文 / 融媒体记者 范文龙 魏宪亮 孙会芳 图 / 融媒体记者 郄磊
蹲点手记②
" 我入党已经 53 年了,从我的父辈到我的孙辈,四代人有 8 名党员,既有建国前入党的,也有新时代入党的。坚定地听党的话,跟党走,这是我们家七八十年始终如一的信仰和行动。" 坐在自家小院里,平山县西柏坡村 73 岁的老共产党员闫朝书回忆自己大半生的人生经历,对党的真挚情感自然流露。
■闫朝书(左二)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给游客讲解党的光荣传统。
小媳妇带着大姑娘掏大粪
" 我预备党员转正没多久,就进入了村党支部。" 闫朝书跟记者回忆说,自己是 1966 年入党的,1968 年就被组织安排进入了西柏坡村党支部,先后任妇女主任、组织委员、副书记等职务,一干就是 24 年。
刚入党那会儿,农村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农家茅坑的粪便需要掏出来,运到田里养庄稼,这样来年才能有一个好收成。" 这个活又脏又臭,弄到哪里都是臭味熏天,就是大男人们也不愿意干。" 当时,闫朝书刚刚从东柏坡村嫁到西柏坡村,虽然只是一名 20 岁出头的小媳妇,却义无反顾地带着七八名尚未出嫁的大姑娘,承担起这项工作。" 共产党员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冲在奋斗第一线。" 闫朝书说。
掏出大粪,再运到田地里,庄稼地覆盖全了,就倒在闲置地里,留待第二年开春再用,这样既方便了村民生活,也给庄稼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七八名正是爱美年龄的女娃儿,在闫朝书的带领下,一干就是多年。" 那些年,虽然化肥很少,西柏坡的庄稼总是大丰收。" 闫朝书回忆起这些往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改革开放后,闫朝书又做了村里养貂项目负责人,第一年就为村集体赚了 3800 多元。看着这一大笔钱,村支书和闫朝书商量后,从石家庄买回全村第一台电视,全村老少每天围坐在电视前,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
后来,闫朝书还和儿子们在岗南水库搞过网箱养鱼,当省会需要把岗南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的时候,她和儿子带头取缔养鱼网箱,又借着西柏坡红色旅游的兴起,开过饭店。无论在哪一个时期,无论干什么,闫朝书始终坚信,党让怎么干,就怎么干,肯定没有错。
■看着各地游客来西柏坡学习光荣传统,闫朝书感到很欣慰。
来源:南宁消防
来源:新华融媒大三农
来源:永州警事
来源:珠海关注
来源:沈阳日报
来源:谷味云
来源:便装网即墨运营中心
来源:广西新闻网
来源:华声在线
来源:中国网
来源:南方网
来源:海外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郑报融媒
来源:雨林木风
条评论